我国零售供应链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7 点击:183
描绘我国零售供应链的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基础相差甚远。作为流通领域风向标的零售行业,前进的脚步也并非一致,因此很难将其以一言蔽之,探讨中国零售供应链的现状,可以从零售物流发展水平及零售供应链模式两个维度入手。
零售供应链是零售物流发展的延伸,了解其在中国的现状,可以从零售物流的发展史开始。从西方国家零售物流发展历程和中国零售物流发展历程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零售物流起步于21世纪初,比西方国家晚了近30年,因此在基础上存在明显差距。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零售物流,已经基本完成托盘单元化,并进入企业内部数字化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物流的发展催生出供应链管理理论。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西方零售行业开始进入物流一体化阶段及全数字化物流阶段。因此可以说,西方零售企业在发展供应链时的物流基础是广泛且坚实的。
中国现代零售物流起步于21世纪初,虽然很快汲取了西方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但是,零售行业的物流基础十分薄弱,在此背景下发展零售供应链,自然如履薄冰。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零售企业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陆续投入到物流网络的建设之中,这一趋势至今仍在延续。
托盘单元化和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零售物流的两大标志。两者的发展水平,反映出零售物流的整体效率和管理能力。中国大部分零售企业的托盘单元化处于内部应用阶段,部分领先者开始尝试跨企业的单元化合作。信息数字化的发展相对更为快速,但距离跨企业的全数字化物流阶段仍然较远。综合来看,中国零售物流处于企业内部物流阶段,由此可以推断,以现代物流作为基础的零售供应链,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评价零售供应链的另一个维度是零售供应链模式。零售供应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库存是否具有大幅优化的环境。从中国零售发展大事件中不难发现,中国现代零售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城市级、省级、跨省级和全国级等不同规模与经营范围的连锁零售企业。但就企业规模而言,中国零售行业仍然处于相对分散、整合度不高的状态。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百强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规模,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结合分销网络或配送网络、库存积压等情况可以推断,中国大部分零售企业的供应链以推动型供应链模式为主。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超市零售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整合。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销售总额,约占全年社会食品零售总额的18.1%,其中排名前十的百强企业销售额占全部百强企业总销售额的59.3%。由此可见,中国超市零售行业的整合度,明显高于整体零售行业。近年来,国内超市之间的并购变得越来越活跃,而线上零售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也开始加入线下实体零售的竞争之中。这些迹象都表明,中国的零售市场,尤其是快速消费品(fmcg)零售市场,正在从发展初期的分散型,逐渐向整合型迈进。
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零售行业的整合度依然很低,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规模化的逐渐形成,零售企业主导的拉动型供应链模式,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之呼应的是,发展物流网络,已经成为中国零售行业的共识。通过加强物流网络的建设,零售企业将在供应链模式的转型和重构中把握主动权,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